新闻动态

教育部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南开大学师生团队赴成都开展服务学习

发布者:曾婧发布时间:2025-02-08浏览次数:15

  为深入贯彻二十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教育部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南开大学师生团队 1月15日赴成都开展服务学习活动,积极探索中学与大学教育衔接与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学习团队先后前往清华附中天府学校、成都市石室中学(文庙校区)、成都市树德中学(光华校区)以及成都市第七中学(林荫校区)开展以“PT育人模式”为主题的交流合作活动。本次服务学习团队由物理科学学院老师王槿、本科生李星谕、廖康启周天骐陈浩天、李爽清组成。


树德中学:深化PT育人模式合作

1月15日晚,南开大学服务学习团队来到树德中学树德中学张剑波校长、物理学科组李洪全主任、教务处、物理学科组、成都市新都一中刘成礼等20余名老师,高一学部200余名学生参与交流活动。针对高一学部学生,王槿老师做了“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基本要求视角看中学实验设计”的报告,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大学与中学物理实验教学衔接和实验设计对学生培养的重要作用。团队成员李星谕同学则以“‘湿纸卷’与软体机器人”为题,展示了物理创新实验的魅力,激发了同学们对物理实验探索的热情。活动现场,服务学习团队与同学们展开热烈互动,气氛活跃。

服务学习团队与树德中学领导及教师就PT育人模式发展进行了深入座谈,并参观了树德中学屈川物理创新实验工作站。成都市新都一中刘成礼老师分享了2015年开始观摩中国高中生物理创新竞赛CYPT两年,陆续开展PT育人模式改革,2017年学生正式参与CYPT后的收获。树德中学自2024年12月建立屈川物理创新实验工作站以来,积极推进大中物理实验教育贯通式培养,不断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屈川物理创新实验工作站为开展PT育人活动的良好基础,双方将携手推动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的进一步开展


清华附中天府学校:播撒物理科普种子落实PT育人模式

1月16日上午,南开大学服务学习团队来到位于眉山的清华附中天府学校,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趣味横生的物理科普盛宴。清华附中天府学校校长程帅、副校长俞平、学业发展中心主任杨慧君等出席活动,学校初中部7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王槿老师以来源于生活现象的流体力学、达芬奇的手稿等问题为例,分析IYPT和IPHO在研究内容的相关性以及育人模式的区别,介绍IYPT在中学科学教育中已经实施的成功案例和潜力。团队成员周天骐、李星谕、廖康启分别开展了景深与光圈硫酸纸遇水卷曲现象以及浮沉子原理的科普讲座,并组织同学们亲手动手实验,制作浮沉子,现场提问环节同学们提出了非常多有趣的物理问题,例如马里亚纳海沟地理问题、潜水艇的工作原理等,服务学习团队进行了现场答疑,互动活跃。

活动结束后,程帅校长对PT育人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表示高度认可,认为服务学习团队的服务工作与清华附中天府学校在科学教育方向的战略布局高度契合。南开大学PT服务学习团队将继续与学校德育团队、物理学科组保持长期合作,将IYPT和IPHO的经验与学校科技活动结合,以实验实践活动为抓手,推动PT育人模式和学校科技周活动融合、融入校本课程建设、助力社团建设和德育工作等。

 

石室中学:推动IYPT与PT育人模式落地生根

1月16日中午,南开大学服务学习团队石室中学(文庙校区)开展表演赛。活动在大阶梯教室正式拉开帷幕,石室中学物理教研组组长周小瑞物理学科组侯俊涛、成都石室天府中学刘洪等老师参与交流活动。南开大学思辨社社长廖康启同学分享了PT竞赛经验,石室中学2023届毕业生李星谕介绍了CYPT赛制,并与团队成员共同呈现了一场以2024年IYPT题目“吸管水泵”为主题的表演赛。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参与竞赛流程与物理探索,展现出对物理学习的浓厚热情。

服务学习团队参观了石室中学物理实验室了解对实验室的资源配置和实验教学情况,并结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需求进行深入交流。在主题讲座中,王槿老师以“注重科学思维培养,提高实验实践能力”为题,阐述了PT育人模式和IYPT的发展与渊源其在实验实践教学上开展的不同特点和方法双方回顾了2024年11月虚拟教研室和石室中学物理教研室开展的线上交流活动。石室中学表示PT育人模式石室中学的物理教学与实验实践工作带来了新的理念与思路进一步推动物理育人模式改革在西南地区的发展。

 

成都七中:IPHO和IYPT助力物理教育改革

1月17日,南开大学服务学习团队前往成都七中(林荫校区),推动“PT育人模式”交流合作。四川师范大学谢林华、段满益,成都世纪中科公司唐可、李鹏飞,成都七中物理组周小虎、黄魏,高一学生和国家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集训队张洲瑞、郭子建等参与交流活动。

四川师范大学谢林华老师介绍了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对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学科学生培养的巨大促进作用,一些PT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和科研的联系。段满益老师强调了CYPT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贡献,从高校层面分析学生的成长,即对物理由原来的做题改为研究,只有研究才能发现热爱和磨炼学生意志,比拿到奖牌更有意义。张洲瑞、郭子建分享了12月在南开园进行竞赛实验集训的经历。张洲瑞介绍了在南开大学实验室用常见仪器做出了看似原理简单的实验,许多实验可以自己组装并考验动手能力。郭子建回顾了在南开集训时看到的创新实验室的展柜,格子里有历届IYPT、IPHO的手册和一些实验装置,发现物理不仅仅是书上的纯理论,解决物理问题不是从头到尾一直解决,需要得到一些大概结果再得到更精细的研究,IYPT抛出一个无从下手的问题,做物理研究和探索的过程,对于PT竞赛非常积极,希望在大学阶段可以参与。成都世纪中科公司唐可介绍了企业做设备希望培养人的理念和参与服务学习活动的收获。王槿老师通过讲座阐述IPHO和IYPT在拔尖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和目前的难点。

服务学习团队参观了成都七中物理竞赛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的资源配置、使用管理以及实验教学情况。成都七中的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后期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结合IPHO和IYPT的物理教学改革。


总结

此次南开大学服务学习团队赴西南地区开展的交流活动,是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实践活动之一。团队秉持“知中国,服务中国”的理念,依托基础物理实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创新类课程,2023年秋季来深入全国60余所中学开展服务学习活动,切实解决育人模式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并长期跟踪合作。通过此次活动,南开大学与西南地区四所中学建立了可持续的合作,有效推动“PT育人模式”在高中的发展,为当地中学物理学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将继续深化与各地中学的合作,助力物理基础学科人才培养

2022年,由南开大学物理科学学院牵头,依托国内大学、中学物理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入选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也是当前物理学科领域中唯一的教学研究改革专题类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教研室致力于服务国内物理学科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推动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师育人水平持续提升,其教学研究改革主题为“物理学术竞赛(Physics tournament,简称PT)育人模式”PT育人模式的内容是源于生活的开放性、综合性的物理问题;学习方式采用学生自愿组成团队,在一年时间内通过理论与实验两方面深入学习、设计、探索、研究;考核方式是各学生团队就其研究结果开展学术汇报和互换角色质疑,教师参与指导并予以评价;PT育人模式的实践活动,在大学和中学层面分别被称为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CUPT和中国高中生物理创新竞赛CYPT2008年以来,PT育人模式被全国100余所优质中学和300余所高校采用。202412月,“物理学育人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典型案例。

 

编校:李星谕,高源

审核:王槿